admin

01/23/2018

鑫豪開發出全世界首套 影像分析智慧照護系統

2018年01月23日 04:10 工商時報  台北訊 記者:利漢民報導 創櫃板公司鑫豪科技(7533)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套將AI人工智慧及雲端運算方式導入跌倒偵測之智慧型照護系統。 有鑑於台灣逐漸步入老年化社會,主動式遠端照護系統需求逐年升高,鑫豪科技決定運用多年來在影像處理累積的專業能力,切入以人工智慧(AI)影像分析為基礎,省卻穿戴裝置穿脫的麻煩,並具有主動通報功能的遠端智能照護系統,目前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套將AI人工智慧及雲端運算方式導入跌倒偵測之智慧型照護系統。其概念係使用連接網路的IP CAM,隨時將影像上傳至雲端,而後透過雲端電腦搭載的人工智能系統同步分析影像,藉以主動偵測老年人是否發生跌倒情形,並及時監控其安全狀況。若系統判讀為異常狀況,則立即自動通報相關人員,以節省意外發生的黃金急救時間。 鑫豪科技成立至今剛邁入第十四年,過去以來主要從事客製化相機模組與影像處理電路方案,主要客群為軍事、衛星及工業用途等利基市場,本身具有多年為國外大廠工業相機代工經驗。鑫豪科技亦提供許多客製化關鍵零件給中科院、工研院等研發機構,因此累積了充足的技術與經驗,故有機會為去年於美國發射之台灣第一顆全自製衛星-「福衛五號」提供關鍵零組件。即將發射之「福衛七號」,鑫豪科技也有幸為其研發承製所需之關鍵零件,成為台灣少數衛星工業零件供應鏈之一員。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照護系統,都以穿戴裝置為主,面臨許多問題。除了長者多數不喜歡穿戴額外的裝置在身上以外,充電也是個大問題。鑫豪科技是第一個正式提供以影像分析為主的照護系統,解決目前穿戴裝置面臨的問題。透過影像的方式可達成的照護範圍較廣,成本相對較低,室內與室外皆可大範圍裝設,亦能克服穿戴裝置在戶外無法作用的問題。 鑫豪科技以人工智慧(AI)深度學習(Deep Learning)開發的系統,因其功能彈性大,可藉此模式不斷開發出更多相關照護的功能,延伸出更多的服務。 鑫豪科技目前除了安裝機構版在林口長庚養生村外,也安裝在桃園市復興區等幾個長照B點和C點,提供雲端版的照護系統來服務偏鄉的長者。 鑫豪科技歡迎長照機構或相關廠商一起合作,提供長者更好且更多的服務,歡迎隨時致電(03)563-2816或參閱公司網站:www.camels.com.tw。
11/21/2017

鑫豪科技2017年11月24日正式登錄創櫃版

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公告 發文日期:中華民國106年11月21日 發文字號:證櫃新字第10600321131號 正   本: 貼於本中心網站櫃買市場公告 主   旨: 鑫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錄創櫃板日期。 依   據: 本中心創櫃板管理辦法第18條規定及上開公司106年11月14日106鑫字第2017111401號函。 公 告 事 項: 一、登錄創櫃板日期:民國106年11月24日。 二、創櫃板產業類別:電子科技業類。 三、股務代理機構:群益金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。 (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97號地下二樓 電話:02-2703-5000)。 四、簽證會計師:儲源會計師事務所邱麗梅會計師。 五、創櫃板公司股票代號及公司簡稱:(一)股票代號:7533。 (二)公司簡稱:鑫豪。 六、公司營利事業統一編號:27375183。
11/21/2017

福衛五號校調成功 陳良基:接近當初設定目標

2017.10.30 | 12:41 新頭殼newtalk 發布 記者:潘毅 台北市報導  科技部長陳良基今(30)日於立法院答詢表示,經過近2個月的校調後,福衛五號的所有功能都順利達成,照片清晰度及解析度已接近當初設定的目標。 圖:新頭殼資料照片   台灣自主研發的「福衛五號」於8月成功發射升空,但首批回傳的遙測影像卻模糊不清、有明顯光斑,對此,科技部長陳良基今 (30)日於立法院答詢表示,經過近2個月的校調後,福衛五號的所有功能都順利達成,照片清晰度及解析度已接近當初設定的目標。 「福衛五號」斥資約新台幣56億元,科技部長陳良基今日於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答詢時表示,福五所有功能都順利達成,照片清晰度及解析度已接近當初設定的目標。陳良基說:「經過2個月的測試,所有功能都順利達成,也為台灣太空發展立下重要里程碑,證明台灣整合產學研能量,確實有自主研發衛星的能力」。 國研院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提到,目前部分地區可以拍出「黑白影像2米、彩色影像4米」的清晰照片,有些部分則尚未完成,仍要持續校調,預估12月左右會有相關判讀數據,國研院會盡力完成。 陳良基也強調,目前遙測酬載最優秀的是韓國的兩顆衛星,第一顆上去校調6個月才完成,福五目前僅拿到500組影像,經驗還不足,已經請影像專家加入協助執行。 另外提到「福衛七號」的發射進度,陳良基說,目前第一組6顆衛星預定於明年第二季發射,取代「福衛三號」原本的6顆衛星。至於第二組的6顆衛星,因美方執行經費取得困難,所以共同決定不執行發射。 國研院補充指出,不執行第2組衛星發射,雖會降低全球的氣象觀測資料量,影響到國際間氣象作業中心與研究單位在全球大氣模式預報準確度、相關研究等,但對台灣天氣預報的影響極小。  
08/25/2017

福衛五號升空全記錄 太空中心舉杯爆歡呼

2017-08-25  匯流新聞網 記者:黃有容 / 台北報導 臺灣自製第1顆衛星「福衛5號」,在8月25日凌晨順利發射並進入軌道。發射瞬間,新竹國研院太空中心的觀禮嘉賓們爆出歡呼;福衛5號脫離火箭、進入軌道後,新竹現場與美國發射場的NASA、SpaceX團隊同時歡聲如雷,祝賀這顆宇宙中的臺灣之光,終於開始它5年的服役生涯。 福衛5號是歷時6年、從零開始全部由臺灣團隊開發、7成臺灣自製的光學遙測衛星。其主要任務是在高度720公里的軌道上拍攝衛星影像,可運用於防災勘災、環境監控、國土安全等。由於福衛5號拍攝到的不只是臺灣範圍,因此這些影像也能供給沒有衛星的國家使用,做為科技外交、國際人道救援協助等用途。 此次升空,是由SpaceX的可回收式火箭「獵鷹9號」(Falcon 9)載著福衛5號發射。福衛5號在7月19日出發到美國後,立刻前往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場,經過多日測試,8月16日與獵鷹9號連接。獵鷹9號在8月22日就已經在發射台就位進行發射演練,接著就在8月25日臺灣時間凌晨2點51分,與福衛5號順利升空。在發射預定時間當下,時常濃霧瀰漫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天空很給面子,相當晴朗。 ↑獵鷹9號發射時刻。(圖片翻攝自SpaceX直播畫面)   火箭於發射後2分35秒,第1節火箭脫離,並開始返回海上回收平台;發射後2分59秒,保護衛星的鼻錐罩脫離;11分19秒,火箭高度723公里,衛星成功與火箭脫離,進入高度720公里、傾角98.27度的任務軌道。 ↑金色的福衛5號脫離火箭、進入任務軌道。(圖片翻攝自SpaceX直播畫面)   國內發射觀禮活動設於新竹國研院太空中心高層廠房10樓,科技部陳良基部長、國研院王永和院長等長官都到場觀禮,現場共約200人齊聚;美國發射觀禮活動現場則有我國駐美高碩泰大使、AIT莫健主席、NASA、SpaceX人員等共約300人,一同觀看這歷史性的一刻。 獵鷹9號升空那刻,所有嘉賓都激動萬分,而當福衛5號脫離火箭、進入任務軌道,也正式宣布發射任務成功時,新竹第2現場的研究人員更激情尖叫、現場歡聲雷動。在感動與激動交織的新竹國研院太空中心,為了慶祝福衛5號在太空中的第1步穩穩踏出,陳良基部長、王永和院長等長官於凌晨4點多,和現場與會人員一齊舉杯。接下來等著福衛5號的,是不斷的調整和測試,及漫長5年的任務。    
11/16/2011

福衛五號計畫衛星遙測酬載電子單元雛型體遞交審查會議

2011/11/16  NSPO News 100年11月15日「福爾摩沙衛星五號計畫」於太空中心順利完成「遙測酬載電子單元雛型體遞交」審查會議。  遙測酬載電子單元(Remote Sensing Instrument Electronic Unit, RSI EU) 用在福爾摩沙衛星五號上,功能是用來控制遙測酬載(也就是衛星照相機)的運作,包括:照相、影像壓縮和存取。它能對高速影像進行即時的資料壓縮,並且提供大容量的資料儲存空間,可以儲存15分鐘、6000公里長的影像資料。  遙測酬載電子單元完全由國人自行研發、設計、製造和測試,其中由國家太空中心做系統設計、訂定規格,並整合該元件到遙測酬載;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七塊電路板和機殼的設計,鑫豪科技公司負責二塊電路板的設計,並由中山科學研究院進行製造、組裝和測試。  此元件的研製自99年 1月開始,歷經系統設計、初步設計和關鍵設計階段,於100年11月完成雛型體成品,達成重要里程。之後,將繼續發展工程驗證體和飛行體,以完成此項自製的衛星關鍵元件。